2025年4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,本年度的主题是“灾害与冲突下的遗产应对准备”,聚焦全球性灾害与冲突对文化遗产造成的影响,以及人类应对灾害巨变时的智慧和经验。
18日傍晚,成都博物馆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动,在“周末儿童博物馆”的基础上开展了一场特别版“水育成都”青少年研学活动,展现成都平原古蜀先民在水患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与经验。
报名参加今晚活动的孩子们以小学生为主,他们兴奋地跟随成博讲解员从二楼“九天开出一成都”的常设展开始参观,一边认真听重点展品的讲解,一边积极举手回答讲解员小姐姐适时提出的问题。每个问题都有人答对,孩子们不断得到“太棒了”的表扬,雀跃不已。
他们甚至还了解到了最新的考古研究进展——在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小漆人前,讲解员告诉孩子们:在这个高约14厘米的漆木人像上,刻绘着纵横复杂的经脉线,此前辨识出了117个穴位点,但对这个小漆人的最新的研究则显示,穴位点应为111个。
成都博物馆的“经穴漆人”
在《水育成都》主题讲座中,孩子们了解到了成都平原因水而生、因水而兴的治水历史,以及古蜀先民在应对洪水灾害时展现出的智慧,以及取法自然、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。在给“石犀穿新衣”的手工体验环节,孩子们更将各自对这头“镇水神兽”的喜爱转化为多彩创意。
据成都博物馆社教部负责人介绍,2020年开启的“周末儿童博物馆”品牌教育项目,以周末夜间专场的形式,为14周岁及以下儿童量身打造公共教育活动。迄今“周末儿童博物馆”已惠及超过10万个家庭,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学习传统文化、自然科学和美育知识的广阔平台,是成都博物馆深受好评的知名社教活动。
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摄影报道 编辑 曾琦